只需4步
完成xx服务预约
-
第一步:
搜索自己需要的服务
-
第二步:
拨打电话联系商家
-
第三步:
告知自己的地址
-
第四步:
安排工作人员上门
什么是心脑血管药?
心脑血管药是用于治疗心脏和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类药物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及其代表药物、作用机制、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介绍:
一、抗高血压药
1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
代表药物:卡托普利、依那普利、贝那普利等。
作用机制: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,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,从而舒张血管,降低血压,同时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,发挥扩血管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,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、心肌梗死、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。
副作用:干咳、低血压、高血钾、血管性水肿等。
2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(ARB)
代表药物:氯沙坦、缬沙坦、厄贝沙坦等。
作用机制: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,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,从而扩张血管,降低血压。
临床应用: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副作用的高血压患者,以及合并左心室肥厚、心力衰竭、糖尿病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。
副作用:相对较少,偶见低血压、头晕等。
3、钙通道阻滞剂(CCB)
代表药物:硝苯地平、氨氯地平、维拉帕米、地尔硫䓬等。
作用机制: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,使血管平滑肌松弛,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从而降低血压,还能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心肌供血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老年高血压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。
副作用:头痛、面部潮红、下肢水肿、心动过速等。
4、β受体阻滞剂
代表药物:美托洛尔、比索洛尔、阿替洛尔等。
作用机制:通过阻断β受体,减慢心率,降低心肌收缩力,减少心输出量,抑制肾素释放,从而降低血压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、冠心病、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。
副作用:心动过缓、乏力、支气管痉挛、低血糖等。
5、利尿剂
代表药物:噻嗪类如氢氯噻嗪,袢利尿剂如呋塞米,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等。
作用机制:通过排水排钠,减少血容量,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达到降压目的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老年高血压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、伴心力衰竭或水肿的患者。
副作用:电解质紊乱(如低钾、低钠等)、高尿酸血症、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等。
二、抗心律失常药
1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
代表药物:奎尼丁、利多卡因、普罗帕酮等。
作用机制: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,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,减慢传导,延长有效不应期。
临床应用: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。
副作用: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,利多卡因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毒性,普罗帕酮可能有负性肌力作用等。
2、Ⅱ类β受体阻滞剂
代表药物:同抗高血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。
作用机制:通过阻断β受体,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的作用,减慢心率,延长房室传导时间,减少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。
临床应用:用于窦性心动过速、室上性心动过速、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治疗。
副作用:同抗高血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。
3、Ⅲ类钾通道阻滞剂
代表药物:胺碘酮、索他洛尔等。
作用机制: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,抑制钾离子外流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,尤其是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。
副作用:胺碘酮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、肺纤维化、肝功能损害、角膜色素沉着等,索他洛尔可能导致心动过缓、尖端扭转型室速等。
4、Ⅳ类钙通道阻滞剂
代表药物:维拉帕米、地尔硫䓬。
作用机制:阻滞钙离子内流,减慢房室传导,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。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,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。
副作用:低血压、心动过缓、便秘等。
三、调脂药
1、他汀类
代表药物:洛伐他汀、辛伐他汀、普伐他汀、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等。
作用机制: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(HMG-CoA)还原酶,减少胆固醇合成,同时还能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,加速低密度脂蛋白(LDL)的清除。
临床应用:用于降低总胆固醇、LDL-C,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副作用:肝功能异常、肌肉疼痛或无力(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)等。
2、贝特类
代表药物:非诺贝特、吉非贝齐等。
作用机制: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(PPARα),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,促进甘油三酯水解,降低甘油三酯水平,同时能升高HDL-C。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。
副作用:胃肠道反应、肝功能异常、肌肉症状等,与他汀类合用时肌病发生风险增加。
四、抗心绞痛药
1、硝酸酯类
代表药物:硝酸甘油、硝酸异山梨酯、单硝酸异山梨酯等。
作用机制:在体内释放一氧化氮(NO),使血管平滑肌舒张,主要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,增加心肌供血,降低心肌耗氧量。
临床应用:用于心绞痛的发作期和预防,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。
副作用:头痛、面部潮红、心率加快、低血压等,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。
2、β受体阻滞剂
代表药物:同上述抗高血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。
作用机制:通过减慢心率、降低心肌收缩力,减少心肌耗氧量,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血。
临床应用: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,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、心律失常的患者。
副作用:同抗高血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。
3、钙通道阻滞剂
代表药物:同抗高血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。
作用机制: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心肌供血,同时扩张外周血管,降低血压,减轻心脏后负荷,减少心肌耗氧量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,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。
副作用:同抗高血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。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没有了!
-
什么是心脑血管药?02-18